中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如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、糖尿病肾病、慢性肾...
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,其中肾内科临床30余年。多次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多次参加全国糖尿病、肾病...
肾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“净水工厂”,每天24小时默默无闻地过滤血液、排出废物、调节血压。可一旦它出了问题,早期往往不痛不痒!等出现明显浮肿、乏力、尿量改变时,肾功能可能已损伤过半。在医院肾病科,这5种肾病占了门诊的“大半江山”,但好消息是,它们大多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,可防可控! 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些常见肾病,以及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预防方法。
一、 医院里“出镜率”***的5种肾病
慢性肾小球肾炎:
特点: 这是最常见的慢性肾病类型之一。早期可能只是体检发现尿里有少量蛋白(泡沫尿)或潜血(肉眼看不出的血尿),不痛不痒,容易被忽略。病程缓慢,但任其发展会悄悄损害肾功能。
为什么常见: 很多由急性肾炎没治好拖成慢性,或自身免疫问题引起。
糖尿病肾病:
特点: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,几乎“人人自危”! 高血糖持续损害肾脏里细小的血管和过滤单位。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,后期可能大量蛋白尿、水肿、肾功能下降。它是导致尿毒症透析的首要原因。
为什么常见: 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巨大,且很多人血糖管理不理想。
高血压肾病:
特点: 血压长期“高高在上”,肾脏血管承受巨大压力,会硬化、变窄,肾脏得不到充足血流就会萎缩、功能变差。同样早期症状隐匿。
为什么常见: 高血压患者众多,很多人服药不规律或血压根本没达标。
尿酸性肾病(痛风肾):
特点: 血液里尿酸太高,尿酸结晶不仅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,也会沉积在肾脏,形成结石、堵塞肾小管、引起炎症,损害肾功能。常与高嘌呤饮食、肥胖、饮酒相关。
为什么常见: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越来越多,且年轻化趋势明显。
慢性尿路感染/肾盂肾炎反复发作:
特点: 尤其多见于女性。反复的尿频、尿急、尿痛或腰痛,如果感染上行到肾脏(肾盂肾炎),反复发作可导致肾脏疤痕形成,影响功能。
为什么常见: 生理结构特点(女性尿道短)、饮水少、憋尿、卫生习惯等。
二、 护肾黄金法则:生活中这样预防最管用
预防这些常见肾病,核心就是减轻肾脏负担,保护肾脏血管和过滤系统。记住这5大“护肾法宝”:
管住嘴,吃得“肾”轻松:
控盐高手: 少吃咸菜、腊肉、酱料、加工食品! 做菜少放盐、酱油、味精。目标是每天盐不超过5克(约一啤酒瓶盖)。盐吃多了,血压易升高,肾脏负担重。
均衡蛋白不过量: 鸡鸭鱼、蛋、奶、瘦肉等优质蛋白要适量吃,但别顿顿大鱼大肉。特别是已有肾损伤的人,需遵医嘱控制蛋白总量。避免盲目高蛋白饮食减肥!
远离“三高”推手: 少吃油炸、肥肉、动物内脏(高脂);控制甜食、含糖饮料(高糖);限制海鲜、浓汤、动物内脏、啤酒(高嘌呤)。
多吃“护肾”食物: 新鲜蔬菜水果(富含维生素、抗氧化剂)、全谷物(膳食纤维)。
喝好水,肾脏“洗洗澡”:
白水是***: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,别等渴了再喝! 建议健康成人每天饮水1500-1700毫升(约7-8杯)。充足的水分能帮助稀释尿液,冲刷尿道,预防结石和感染。
少喝“伤肾”饮料: 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、甜饮料、浓茶、过量咖啡。避免用饮料代替水。
稳住“三高”,肾脏没烦恼:
血糖盯紧: 糖尿病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/打胰岛素,定期监测血糖(空腹、餐后、糖化血红蛋白),把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。这是预防糖尿病肾病最最关键的!
血压达标: 高血压患者必须坚持规律服药,天天测血压,在家也要测。普通患者目标通常<140/90 mmHg,年轻或合并糖尿病的可能要更低(遵医嘱)。血压稳,肾脏血管才**。
血脂管理: 高血脂也会伤肾。控制饮食中油脂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。
别乱吃药,肾脏“很娇气”:
止痛药是“双刃剑”: 不要长期、大量自行服用布洛芬、芬必得等止痛药(非甾体抗炎药)! 它们可能引起药物性肾损伤。偶尔吃按说明书剂量问题不大,长期吃需咨询医生。
警惕“偏方”、“保健品”: 成分不明的中药、草药、保健品,可能含有伤肾的马兜铃酸等成分。服用任何药物或保健品前,***咨询医生或药师。
抗生素别滥用: 遵医嘱使用,别自己随便吃。
好习惯养成,肾脏“更耐用”:
戒烟限酒: 烟草中的毒素直接伤肾;过量饮酒升高血压、尿酸,对肾百害无利。
不憋尿: 有尿意及时排,减少细菌在尿路繁殖的机会。
保持体重: 肥胖是多种肾病的危险因素。管住嘴迈开腿,适度运动。
定期体检: 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(血肌酐)! 这是揪出早期肾病***有效的方法,尤其是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痛风、肾病家族史的人!
三、 早发现早干预:肾病并非“洪水猛兽”
即使得了肾病,也无需恐慌。关键在于“早”!
重视体检报告: 别忽视尿常规里的“+”(蛋白尿、潜血)和血肌酐值。有异常,及时找肾内科医生看。
关注身体信号: 无缘无故的眼皮肿、脚踝肿;尿里泡沫多且久久不散;尿色变深(像茶、洗肉水);夜尿次数明显增多(>2次);难以控制的高血压;持续疲劳乏力...这些都可能是肾脏在“报警”。
专业诊疗很重要: 一旦怀疑肾病,医生会通过更详细的检查(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、肾脏B超、必要时肾活检)明确类型和程度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早期干预,很多肾病可以控制稳定,极大延缓甚至避免走向尿毒症。
肾脏不会轻易“喊疼”,保护它要靠日常的用心。管住嘴、喝够水、控三高、慎用药、常体检——这20字“护肾真经”落实到位,就能大大远离最常见肾病的困扰。别让“沉默的杀手”得逞,从今天开始,好好爱护你的肾吧!如有疑问或发现异常,及时寻求专业肾内科医生的帮助是关键一步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上一篇:糖尿病肾病:高血糖如何伤肾?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