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如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、糖尿病肾病、慢性肾...
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,其中肾内科临床30余年。多次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多次参加全国糖尿病、肾病...
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也是导致尿毒症(终末期肾病)的最主要原因。但我要明确告诉大家:尿毒症并非糖尿病肾病的必然结局! 通过科学、积极的管理,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显著延缓肾病进展,甚至避免走到透析或肾移植那一步。
一、 抓住黄金期:早期干预是关键
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通常分为5期。在1-3期(尤其是早期),肾脏损伤往往是可逆或可停滞的。 这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期,效果***。一旦进入4期(肾功能显著下降)和5期(尿毒症期),虽然仍能积极治疗,但逆转难度大大增加。
二、 阻击尿毒症的核心策略
1. 血糖控制:稳定是硬道理
血糖管理是基础。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 (HbA1c) 控制在 7.0% 以下(具体目标需个体化制定,年轻、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更严格,年老、有并发症者可稍宽松),特别要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。在药物选择上,优先考虑具有明确肾脏保护作用的降糖药,例如 SGLT2 抑制剂(如恩格列净、达格列净、卡格列净,在肾功能允许时建议使用)和 GLP-1 受体激动剂(如利拉鲁肽、司美格鲁肽、度拉糖肽)。务必定期监测血糖和HbA1c,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方案。
2. 血压管理:肾脏的“生命线”
血压控制对肾脏保护至关重要,目标应更严格,通常 <130/80 mmHg。***的降压药物是 RAS 抑制剂(包括ACEI如贝那普利、雷米普利,或ARB如氯沙坦、缬沙坦、厄贝沙坦)。这类药物不仅是降压基石,更能直接减少尿蛋白、延缓肾功能下降,通常需要用到***耐受剂量(用药初期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)。如果单用效果不佳,医生会联合其他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。
3. 管理尿蛋白:肾脏损伤的“信号灯”
尿液中白蛋白增多(微量或大量白蛋白尿)是早期肾损伤的关键信号和进展预测因子。降低尿蛋白水平能直接保护肾脏。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上述的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,尤其是使用足量的RAS抑制剂。定期检查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 (UACR) 是监测肾病状态的核心方法。
4. 健康生活方式:坚实的保护盾
生活方式干预不可或缺。科学饮食要求每日盐摄入控制在 5克以下;当肾功能下降(eGFR<60)时,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量优质低蛋白饮食(选择瘦肉、鱼、蛋清、奶类,限制植物蛋白),保证均衡营养和足够热量。规律运动(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)、控制体重(BMI 18.5-23.9)、坚决戒烟(显著加速肾损)、严格限制饮酒都是保护肾脏的重要措施。
5. 避免肾脏“二次打击”
保护肾脏免受额外伤害。务必遵医嘱用药,避免自行服用可能伤肾的药物,如非甾体抗炎药(布洛芬、萘普生等止痛药)、某些抗生素或造影剂,必须使用时医生会评估风险并采取保护措施。及时防治感染(如尿路感染、呼吸道感染),避免脱水(腹泻、呕吐、大汗时注意补水),并积极控制其他合并症如高血脂、高尿酸血症。
6. 定期监测与随访:早发现、早干预
规律监测是及时调整治疗的关键。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检查1次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 (UACR) 和血清肌酐(计算eGFR)。已确诊糖尿病肾病者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加随访频率(如每3-6个月或更密),严密监测肾功能(eGFR)、尿蛋白(UACR)、血糖、血压、血钾、血色素等指标。
三、 若已进入肾功能不全中晚期(CKD 3-5期)
依然要全力执行上述所有核心策略! 严格管理血糖、血压、蛋白尿、生活方式对延缓进入尿毒症期至关重要。
加强并发症管理: 积极防治肾性贫血(使用促红素、铁剂等)、肾性骨病(控制钙磷代谢、使用活性维生素D等)、代谢性酸中毒等。
提前了解肾脏替代治疗: 当肾功能接近尿毒症水平(通常eGFR<15 mL/min/1.73m²)时,医生会与您讨论肾脏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(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或肾移植),以便在合适的时机有计划地开始治疗,避免紧急透析带来的风险。
避免糖尿病肾病进展至尿毒症,是一场需要医患紧密合作的“持久战”。其核心在于:
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干预。
铁三角管理:严格控制血糖(优选护肾药物)、血压(***RAS抑制剂)、降低尿蛋白。
坚持健康生活方式:低盐、必要时优质低蛋白、运动、戒烟限酒、控制体重。
保护肾脏,避免二次伤害。
规律监测,定期随访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请牢记: 虽然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并发症,但通过您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,进行科学、规范、持之以恒的管理,完全有机会有效延缓其进展,避免或极大推迟尿毒症的发生,拥有更高质量和更长久的生活。 不要失去信心,您的每一个健康选择,都在为肾脏争取宝贵的时间!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