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无声的肾损伤:高血压如何一步步摧毁肾脏
高血压不仅是心脑血管“杀手”,更是导致尿毒症的第二大病因(仅次于糖尿病)。长期血压升高,肾脏首当其冲:
肾小球内高压:高压血流持续冲击肾小球毛细血管,造成内皮损伤。
肾动脉硬化:肾内小动脉管壁增厚、变硬、管腔狭窄,肾脏供血减少。
缺血性肾损伤:肾单位因缺血缺氧逐渐硬化、纤维化,功能***丧失。
可怕之处在于:
早期无任何症状:肾功能损害悄然发生。
发现时可能已中晚期:***就诊即需透析的高血压肾病患者不在少数。
一旦进入肾功能不全期,进展难以逆转。
关键警示:高血压病程超过5-10年者,无论有无不适,必须定期评估肾功能!
二、警惕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
当肾脏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,可能出现以下信号,需立即就医:
夜尿增多:夜间起床排尿≥2次,且尿量多(提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)。
泡沫尿久不消散:尿中蛋白增多,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(蛋白尿)。
难以控制的高血压:原本可控的血压突然升高或需增加药量(肾损伤可加剧高血压)。
不明原因的乏力、食欲减退:可能提示肾功能下降导致毒素蓄积。
血肌酐(Scr)或尿素氮(BUN)升高:化验单上这两个数值上升是肾功能减退的直接证据。
注意:出现明显浮肿、尿量减少时,往往已进入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阶段。
三、确诊高血压肾病:关键检查不可少
若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信号或常规筛查异常,需进行以下检查明确肾损伤:
尿液检查:
尿常规:筛查蛋白尿、血尿。
尿蛋白定量/尿白蛋白肌酐比(ACR):精确量化尿蛋白水平,是早期肾损敏感指标(ACR ≥30 mg/g为异常)。
血液检查:
血肌酐(Scr):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,评估肾功能水平(eGFR <60 ml/min/1.73m²提示肾功能显著下降)。
肾脏超声:观察肾脏大小、结构。高血压肾病晚期肾脏常对称性缩小。
必要时肾穿刺活检:用于明确肾损伤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,尤其当病因不明或怀疑合并其他肾病时。
四、护肾核心策略:严格控压+靶向干预
防治高血压肾病,关键在于早期干预、全程血压达标、保护肾功能:
1. 血压达标是基石
目标值:普通患者 <140/90 mmHg;合并蛋白尿或糖尿病者 <130/80 mmHg。
***药物:
RAS抑制剂(ACEI/ARB):如“XX普利”或“XX沙坦”。核心优势:显著降低肾小球内压、减少蛋白尿、延缓肾损害进展。需用至足量(在耐受前提下)。
钙通道阻滞剂(CCB):如氨氯地平、非洛地平。降压效果好,对肾功能影响中性。
常需联合用药:RAS抑制剂 + CCB 或/和 利尿剂(如噻嗪类)。
2. 管理蛋白尿,保护肾功能
RAS抑制剂是***:兼具降压和降尿蛋白作用。
新型护肾药物:
SGLT2抑制剂(如达格列净、恩格列净):大型研究证实其可显著降低高血压/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恶化风险及心肾终点事件,即使血糖正常也可使用(eGFR ≥20 ml/min)。
非奈利酮(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):适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肾病患者,显著降低尿蛋白及肾心复合终点风险。
3. 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始终
严格低盐饮食:每日食盐 <5克(约1啤酒瓶盖)。高盐会抵消降压药效果、升高尿蛋白。
优质适量蛋白:肾功能正常者适量摄入(0.8-1.0g/kg/d);eGFR下降者需限制(0.6-0.8g/kg/d),优先选鱼、蛋、奶、豆制品。
戒烟限酒,控制体重:BMI目标18.5-24 kg/m²。
避免肾毒性药物:如非甾体抗炎药(布洛芬、萘普生等)、某些抗生素、含马兜铃酸中药。
规律运动,管理情绪:有氧运动(快走、游泳)每周≥150分钟。
五、定期监测:守住肾功能防线
高血压患者护肾需终身管理,定期复查至关重要:
1、血压监测:家庭自测血压每周2-3次,记录并复诊时供医生参考。
2、肾功能评估频率:
血压控制稳定者:每年1次检查尿常规(或ACR)、血肌酐(计算eGFR)。
已出现蛋白尿或eGFR下降者:每3-6个月复查,必要时增加频率。
3、及时调整治疗:若发现尿蛋白持续增加或eGFR快速下降(年下降>5 ml/min/1.73m²),提示病情进展,需肾病科就诊调整方案。
核心提醒:高血压肾病重在预防!确诊高血压就应开始护肾行动,莫等肌酐升高才后悔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