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急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狼疮性肾炎、紫癜性肾炎以及急慢性肾衰竭等...
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,,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透析分会委员,洛阳市医学会免疫专业委...
一、为什么要查肾功能?
肾脏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,却极少“喊疼”。早期功能损伤往往无症状,等出现乏力、浮肿、尿少时,肾功能可能已丢失50%以上。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(尤其高危人群)是发现早期肾损伤的***途径。
高危人群必查:糖尿病患者、高血压患者、长期服药者(如止痛药)、有肾病家族史、年龄>60岁、反复尿路感染。
二、三大核心指标详解:肌酐、尿素氮、eGFR
1. 血肌酐(Cr):肌肉代谢的废物,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。
误区:
❌ “肌酐正常=肾没事” → 错! 肾脏代偿能力强,轻度损伤时肌酐可正常。
❌ “肌酐稍高就是尿毒症” → 错! 需结合eGFR等综合判断。
临床意义:
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已显著下降(通常丢失超50%)。
动态监测更重要:短期内肌酐翻倍,提示急性肾损伤(AKI),需紧急处理!
2. 血尿素氮(BUN):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,经肾脏排泄。
干扰因素多:
高蛋白饮食、消化道出血、脱水、感染、心力衰竭均可使其升高。
肝衰竭、营养不良可使其降低。
临床意义:
特异性较低,需结合肌酐分析。
BUN/Cr比值 >15: 常提示肾前性因素(如脱水、心衰)或消化道出血。
3.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:根据肌酐值、年龄、性别、种族等计算的肾功能“金标准”,反映肾脏每分钟过滤多少毫升血液。
核心价值:
更敏感:在肌酐未升高时,eGFR可能已下降,提示早期肾损伤。
分期核心:慢性肾脏病(CKD)的1-5期基于eGFR划分(下表)。
指导用药:医生根据eGFR调整经肾排泄药物的剂量。
*肾损伤标志:蛋白尿、血尿、影像学异常、病理异常等。
三、肌酐升高≠尿毒症!关键看这4点
1、是急性还是慢性?
急性肾损伤(AKI):肌酐短期快速上升(数天至数周),部分可逆转(如及时解决感染、脱水、梗阻等病因)。
慢性肾脏病(CKD):肌酐缓慢升高(>3个月),重在延缓进展。
2、eGFR处于哪一期?
G1-G3a期:积极治疗,目标是阻止或延缓进展。
G3b-G4期:综合管理并发症(贫血、骨病、酸中毒等),准备肾脏替代治疗。
G5期:需透析或移植。
3、是否合并蛋白尿?
蛋白尿是加速肾衰的独立危险因素!eGFR相同,蛋白尿越多,进展越快。
控制蛋白尿(尤其用RAS抑制剂)是护肾核心策略。
4、病因是什么?
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病、慢性肾炎、多囊肾……不同病因,治疗重点不同。
四、肌酐高了怎么办?分层应对策略
***步:明确病因与分期(找肾病科医生!)
必查项目:尿常规(看蛋白、红细胞)、尿蛋白定量/ACR、肾脏超声、血压、血糖。
肾活检:必要时明确病理类型(如肾炎综合征患者)。
第二步:针对性的基础治疗(所有患者)
1、严格控压:目标血压<130/80 mmHg,***ACEI/ARB类(沙坦/普利类,兼具降尿蛋白作用)。
2、管理原发病:
糖尿病:控糖(HbA1c<7%)、用SGLT2抑制剂(如达格列净,护肾新选择)。
高血压:终身规律服药。
痛风:降尿酸。
3、生活方式干预:
低盐饮食(<5g盐/天)。
优质低蛋白饮食(G3期后需限制,咨询营养师)。
戒烟限酒,控制体重,避免肾毒性药物(如布洛芬、某些抗生素)。
第三步:特定人群的进阶治疗
蛋白尿明显者:在医生指导下优化RAS抑制剂剂量,或加用新型药物(如SGLT2i、非奈利酮)。
活动性肾炎者:可能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(如IgA肾病、狼疮肾炎)。
接近尿毒症者(G4-G5期):提前建立透析通路(动静脉瘘),评估移植可能性。
保存您的肾功能报告,关注这三个数字——血肌酐(Cr)、尿素氮(BUN)、eGFR。出现异常或持续变化,务必及时咨询肾脏内科(肾内科)医生,早干预是守护肾功能的关键!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上一篇:透析后总是疲惫不堪?5大原因+实用应对策略,助你重拾精力!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