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肾病综合征,相信肾友们并不陌生。肾病综合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肾脏疾病,而是由一组类似的临床表现、不同的病因及病理表现的肾脏疾病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。
肾病综合征“三高一低”的表现
肾病综合征可以由不同的病因引起,不论病因是什么,只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,就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。
1、大量蛋白尿
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>3.5g/d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从尿中排出的蛋白质含量是极少的。
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发生病变,致使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增多,形成大量蛋白尿。
2、高度水肿
许多肾病综合征患者都是以水肿为主诉到医院就诊的。
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及低垂的部位,如脚面、脚踝、小腿等,用力按压时有凹陷,不容易恢复;
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高度水肿,往往同时伴腹水、胸腔积液和心包腔积液等。
3、高脂血症
表现为高胆固醇和(或)高甘油三酯血症,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。
其病因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脂蛋白分解减少有关。
4、低蛋白血症
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流失,导致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降低(血浆白蛋白<30g/L),出现低白蛋白血症。
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,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(如IgG)和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也可减少。
肾病综合征的5大并发症
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,甚至危及生命,应积极防治。
1、感染
感染是肾病综合征非常常见的并发症,常见感染部位顺序为呼吸道、泌尿道和皮肤等,以肺炎、尿道感染、皮肤蜂窝组织炎及带状疱疹最为常见。
一旦发现感染,应及时选用对病原微生物敏感、且无肾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,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,感染将会导致肾病综合征复发,甚至造成死亡,应给予高度重视。
此外,强烈建议患者注意个人卫生,做好防护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以预防感染。如果出现发热、尿急尿痛、皮肤局部红肿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2、低蛋白血症
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、儿童生长发育迟缓;
如果免疫球蛋白减少,还可以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、容易发生感染;
而内分泌激素结合蛋白不足,可以诱发内分泌紊乱;
药物结合蛋白减少,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,使药物浓度增加、排泄加速,从而影响药效。
在肾病缓解前,常常难以完全纠正,应调整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摄入量。
饮食上,建议选择易消化、易吸收的优质蛋白,例如鱼、鸡肉、瘦肉、鸡蛋、牛奶、黄豆等都可以适量吃,但不要大鱼大肉,避免食用蛋白粉、海参等食物,以免加重肾脏负担。
3、脂代谢素乱
存在高脂血症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**。
应调整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,力争将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减少到***限度。
必要时,应服用调脂的药物,如他汀类药物等。
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病情缓解后,高脂血症可自然缓解,此时可停用降脂药物,不需要一直服用。
但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,应注意定期检测肝功能。
4、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
由于血液浓缩(有效血容量减少)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的黏稠度增加。
此外,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,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,引起机体凝血、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,加重高凝状态。
因此,肾病综合征容易发生血栓形成、血管栓塞。
血管栓塞,简单来说就是血管被血栓堵住了,最常见的部位是肾静脉,发生率约10%~50%。
如果血栓随血流四处流窜,堵在心脏、大脑或肺部,可引起心肌梗死、脑梗死、肺栓塞、四肢动脉栓塞等,常常危及生命。
所以,抗凝治疗非常重要,要疏通血。
同时,我们还可以用抗血小板药,比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。
如果已经发生了血栓、栓塞,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,同时配合抗凝治疗 “双管齐下”。
5、急性肾衰竭
常见于病理类型为微小病变型的肾病患者,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,常因腹泻、不恰当的利尿或使用利尿剂、限水而诱发。
肾病综合征虽然表现为水肿,看起来好像身体里全是水,但其实血管里的水可能并不多,这时如果强行采用利尿的方法来消肿,有可能会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,而导致肾血流量下降,从而诱发或加重急性肾衰竭。所以,肾病综合征适量饮水是可以的,别过量就行。
一旦发现少尿,应高度重视,尽快就医。严重时需要接受血液透析,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;只要处理得当,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。
总的来说,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。千万不要以为肾功能正常就可以“高枕无忧”,如果出现上述并发症应早诊断早治疗,否则其后果可能比尿毒症严重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