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慢性肾病悄然进展不同,急性肾损伤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发生,但若能及时干预,肾功能有望完全恢复。
在我们关注慢性肾脏病的同时,还有一种来得快、去得也可能快的肾脏问题值得警惕——急性肾损伤(AKI)。它就像肾脏这个“净化工厂”因遭遇突然打击而发生的“急性罢工”,及时发现并解除危机至关重要。
一、什么是急性肾损伤?
急性肾损伤是指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的肾脏功能突然下降。主要表现为:
废物排出障碍:血液中肌酐、尿素氮等废物水平快速升高
水电解质紊乱:体内水分、酸碱度、钾、钠等调节失衡
尿量改变:尿量突然减少(少数情况下尿量可正常)
关键特点: 这个过程通常是可逆的。如果能够及时找到并去除病因,肾脏功能很有可能完全恢复。
二、三大常见病因,您的肾脏可能正面临威胁
根据损伤环节不同,病因可分为三类:
1. 肾前性(占55%-60%)→ “供血不足”
本质:流向肾脏的血液急剧减少
常见原因:
严重脱水(呕吐、腹泻、出汗过多、饮水不足)
大量失血、严重烧伤
心功能不全(心脏泵血能力下降)
过度使用利尿剂
2. 肾性(占35%-40%)→ “工厂受损”
本质:肾脏自身结构受损
常见原因:
药物损伤:解热镇痛药(布洛芬等)、某些抗生素、造影剂
感染:严重感染可直接损害肾组织
疾病:急性肾小球肾炎、血管炎等
横纹肌溶解:挤压伤、过度运动后肌肉破坏
3. 肾后性(占<5%)→ “下水道堵塞”
本质:尿液排出通路被阻塞
常见原因:
前列腺增生(老年男性常见)
尿路结石、肿瘤压迫
三、识别这些警报,关键时刻能救肾
急性肾损伤的症状因其严重程度和病因而异,请特别留意:
最典型信号:尿量明显减少(24小时尿量<400毫升)
全身表现:
莫名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
下肢、眼睑水肿
活动后心慌、气促(可能提示容量负荷过重)
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
重要提示:许多早期急性肾损伤没有明显症状,仅在抽血化验时发现肌酐飙升。在高危情境下(如严重感染、手术后),密切监测肾功能是关键。
四、诊断与治疗:与时间赛跑的肾脏救援
诊断并不复杂:
主要通过抽血查肌酐(看其短期内的动态变化)和超声检查(评估肾脏结构和排除梗阻)来确诊。
治疗遵循三原则:
纠正可逆病因(最关键!)
补充血容量(输液)
停用肾毒性药物
解除尿路梗阻
积极支持治疗
严格管理水盐摄入,平衡“出入量”
纠正电解质紊乱(尤其是高钾血症)
提供营养支持
肾脏替代治疗(透析)
当出现严重并发症(如心衰、高血钾、酸中毒)或无尿时,透析可以为肾脏恢复争取时间,并非都是终身需要。
五、如何预防?远离六大危险因素
预防远胜于治疗,请关注以下高危场景:
1、老年人、已有慢性肾病者:肾脏储备功能差,是AKI高危人群。
2、突发严重感染。
3、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。
4、长期或过量使用肾毒性药物。
5、突发呕吐、腹泻时未能及时补水。
6、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出现排尿困难。
核心建议:
生病时(尤其发热、腹泻)务必保证充足饮水。
谨慎用药,避免长期滥用止痛药。
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在用药或检查(如增强CT)前,主动告知医生您的身体状况。
急性肾损伤是一场突如其来的“肾脏危机”,但它也是一场大概率可逆转的“遭遇战”。其预后高度依赖于是否被发现得早、干预得及时。
记住一个核心原则:一旦怀疑肾脏“罢工”,最快速度就医,就是为肾功能恢复赢得的最宝贵机会。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,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虑,请及时就医。
上一篇:突然脸肿、尿色发红?可能是急性肾炎的“求救信号”,2~4周是关键期!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