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疮性肾炎目前无法完全根治,但通过有效治疗可以实现长期缓解,使患者能正常生活。
治疗目标和现状
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狼疮活动、保护肾功能、减少并发症,尽可能使患者达到临床缓解。临床缓解的标准包括尿蛋白显著减少(如尿蛋白 / 肌酐比值<0.5 - 0.7g/g)、肾功能稳定、血清学指标(如抗双链 DNA 抗体、补体等)改善。
虽然不能完全清除病根,但随着医学的发展,治疗手段不断进步。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,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,症状减轻,肾功能得以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。
影响治愈的因素
病理类型:不同的肾脏病理类型预后不同。例如,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(Ⅰ 型和 Ⅱ 型)相对来说病情较轻,对治疗的反应较好,经过规范治疗后患者的长期预后较乐观,有较高的概率实现长期缓解。而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(Ⅳ 型)病情较为严重,治疗难度较大,完全缓解率相对较低,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恶化等情况。
疾病活动程度:如果狼疮性肾炎发现较早,疾病活动程度低,在肾脏和其他器官还未出现严重损害时就开始治疗,治愈的希望相对较大。相反,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、肾功能严重受损、严重的肾外表现(如严重的血液系统受累、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等),治疗会比较复杂,治愈的难度也会增加。
治疗依从性: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、定期复查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。不规范的治疗,如自行停药、减量,会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。例如,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,患者需要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。如果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减少药量,可能会使狼疮活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,进而影响治疗效果。
并发症情况:存在感染、高血压、血栓等并发症会使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更加复杂。例如,感染是狼疮性肾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,患者的免疫力下降,容易发生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。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,还可能导致治疗药物的调整,从而影响疾病的治愈进程。
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狼疮性肾炎?
1、女性群体
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好发于育龄女性,狼疮性肾炎作为 SLE 的肾脏受累表现,也以女性更为多见。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 7 - 10 倍。这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,雌激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,使女性的免疫系统更容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。在青春期、妊娠期等雌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,女性患狼疮性肾炎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。例如,妊娠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,包括雌激素水平升高、免疫系统的适度调整等,这些变化可能会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,进而累及肾脏,引发狼疮性肾炎。
2、有家族遗传史的人
如果家族中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,个体患狼疮性肾炎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研究表明,狼疮性肾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一些基因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,如 HLA - DR2、HLA - DR3 等基因。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,使机体更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,攻击自身的肾脏组织。例如,同卵双胞胎中,如果一个患有狼疮性肾炎,另一个患该病的概率会比普通人群高很多。
3、接触特定环境因素的人
紫外线暴露较多的人群:长期暴露在阳光下,尤其是紫外线较强的地区的人群,患狼疮性肾炎的风险相对较高。紫外线可以使皮肤细胞凋亡,导致自身抗原暴露,从而激活免疫系统,引发自身免疫反应。例如,户外工作者如农民、建筑工人等,他们长时间在阳光下作业,皮肤长时间接受紫外线照射,更容易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。
感染相关人群: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狼疮性肾炎。如 EB 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有关。当人体感染 EB 病毒后,病毒可能会改变自身抗原的结构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,从而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,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,最终累及肾脏。
药物诱导人群: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狼疮性肾炎。例如,长期使用肼屈嗪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的人群,这些药物可能会改变自身抗原的结构或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,使得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。药物诱导的狼疮性肾炎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,一般在停药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,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持续发展。
4、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人
本身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,如类风湿关节炎、干燥综合征等,他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处于异常状态,更容易出现免疫系统对自身肾脏组织的攻击,从而患上狼疮性肾炎。这是因为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共同的免疫病理基础,即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识别错误,产生自身抗体并引起炎症反应。当这种免疫异常累及肾脏时,就会导致狼疮性肾炎的发生。
上一篇: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