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脏病(CKD)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。其可怕之处在于极高的患病率和极强的隐匿性,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展至终末期(尿毒症),因此被称为“沉默杀手”。
隐匿的进程:为何难早发现?
强大的代偿能力: 肾脏功能损失超过50%之前,剩余肾单位能加班加点工作,维持血肌酐等指标在“正常”范围,患者无明显不适。
早期症状轻微且不特异: 即使出现早期信号,如:
夜尿增多(肾脏浓缩功能下降)
尿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(提示蛋白尿)
难以缓解的疲劳乏力
食欲减退、轻微恶心
也极易被误认为是工作劳累、休息不足或普通肠胃不适而忽略。
常规体检的局限性: 仅查血肌酐可能漏诊早期CKD。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和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(ACR)是更敏感的早期筛查指标,但未完全普及或被重视。
进展的危险因素:谁更需警惕?
糖尿病: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CKD的首要原因(糖尿病肾病)。
高血压: 持续高压损伤肾小球和血管。
心血管疾病: 心肾密切相关,互为危险因素。
肥胖: 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压风险,本身也可致肥胖相关肾病。
肾脏病家族史: 部分肾病有遗传倾向。
年龄: 65岁以上人群风险显著增加。
长期滥用肾毒性药物: 如非甾体抗炎药(某些止痛药)、部分抗生素、不明成分中草药。
反复尿路感染或梗阻、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狼疮)等。
不可逆的损害:早筛是关键!
CKD一旦进入中晚期(eGFR<60 ml/min/1.73m²),肾功能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,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延缓进展。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改变结局的***希望!
敲响警钟:
如果你是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,或具备其他高危因素,请务必:
定期监测: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常规、尿ACR、血肌酐(计算eGFR)。
关注细微变化: 留意夜尿、泡沫尿、乏力、浮肿(眼睑、脚踝)等信号。
严格控制基础病: 血糖、血压达标是保护肾脏的最有效措施。
别让沉默的杀手,夺走肾脏的健康!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