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脏,是我们身体里默默无闻的“净水大师”和“筛子工厂”。每天,它们辛勤工作,过滤血液,把有用的东西(比如蛋白质)留下来送回血液,把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形成尿液。正常情况下,这个“筛子”(主要是肾小球)的网眼非常细密,像血液里的“宝贝”——蛋白质(尤其是白蛋白),个头大、价值高,是几乎不会漏到尿里去的。
所以,健康人的尿液里,蛋白质含量极低,低到常规检测都测不出来,报告上会写“阴性”或“-”。
泡沫尿:肾可能“漏”东西的信号
如果你发现尿完后,马桶里漂浮着一层细小、密集、久久不散的泡沫(像啤酒沫或者洗洁精泡沫),这就要当心了!这种泡沫,医学上称为“泡沫尿”,往往是尿里蛋白质含量**的一个重要信号,我们称之为“蛋白尿”。
为什么会有泡沫? 尿液中的蛋白质,特别是白蛋白,会改变尿液的表面张力,就像在水里加了肥皂一样,容易产生大量不易消散的泡沫。泡沫越多、越持久,通常提示尿蛋白的量可能越大。
注意区分: 喝水少、尿浓缩时,尿液冲击力大也可能产生大泡沫,但通常比较大、很快消失。排尿过急、马桶里有清洁剂残留也可能产生泡沫,但这些泡沫消散快。
尿蛋白阳性:肾的“筛网”可能出问题了
当尿常规检查报告上出现“尿蛋白+”、“++”、“+++”或显示具体数值(如0.3g/L, 1.0g/L等),或者医生告诉你“尿蛋白阳性”,这就意味着肾脏的过滤系统可能出现了损伤,“筛网”的网眼变大了或者破了,导致宝贵的蛋白质(主要是白蛋白)漏到了尿里。
尿蛋白阳性,是肾脏发出的一个比尿潜血更直接、更值得警惕的损伤信号!
哪些情况会让肾“漏”蛋白?原因有轻重
生理性蛋白尿(一过性,通常问题不大):
剧烈运动后: 短时间内肾脏血流改变,可能出现少量蛋白尿,休息后消失。
发烧、严重受寒或情绪紧张: 身体处于应激状态。
长时间站立(直立性蛋白尿): 多见于瘦高青少年,躺下休息后蛋白尿消失。
女性孕期: 部分孕妇后期可能出现轻度生理性蛋白尿,但需密切监测与病理性区分。
这类蛋白尿通常是暂时的、量少(一般<1g/天),去除诱因(休息、退烧、平卧)后复查通常会消失。但如果持续存在,就不能掉以轻心。
病理性蛋白尿(肾脏真损伤,需重视!):
肾小球疾病(最常见也最需警惕): 这是导致持续性蛋白尿的最主要原因。肾小球这个“核心筛网”发炎或硬化了。
原发性肾小球病: 如微小病变肾病、IgA肾病(中国非常高发!)、膜性肾病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。很多年轻人发现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(大量蛋白尿+低蛋白血症+水肿+高脂血症),罪魁祸首往往是这些。
继发性肾小球病:
糖尿病肾病(甜蜜的毒药): 长期高血糖会慢慢毒害肾小球,是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原因!早期可能仅有微量白蛋白尿,极易忽视。
高血压肾病: 长期高血压冲击,损伤肾小球和肾小血管。
狼疮性肾炎: 系统性红斑狼疮侵犯肾脏。
血管炎肾损害 等。
肾小管间质疾病: 肾小管是负责重吸收的“回收站”。如果肾小管或周围组织发炎、受损(如药物损伤、慢性肾盂肾炎、痛风肾等),它回收蛋白质的能力下降,也会导致蛋白尿,但通常量没有肾小球疾病那么大,且常伴有其他小分子物质丢失。
溢出性蛋白尿: 血液里某种异常小分子蛋白浓度太高(如多发性骨髓瘤产生的轻链蛋白),超过了肾小管的回收能力,“溢出”到尿里。根源不在肾本身。
发现尿蛋白阳性/泡沫尿,怎么办?别慌,但要行动!
先别吓自己,但务必重视: 看到“+”号别恐慌,但绝不能当没事发生。病理性蛋白尿往往是慢性肾脏病(CKD)的早期甚至***信号,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!
***步:复查确认!
排除干扰:女性避开月经期及前后几天,留取清洁中段尿(排尿开始后接中间一段),避免分泌物污染。
复查尿常规:一次阳性不代表***有问题,复查是基础。
第二步:定量评估(关键!)
如果复查仍是阳性,医生通常会要求做 24小时尿蛋白定量。这是诊断和评估蛋白尿严重程度的“金标准”!它能准确测量你***到底漏了多少克蛋白质。
或者做 尿蛋白/肌酐比值(ACR),用一次随机尿就能估算蛋白量,更方便常用。
第三步:寻找病因(核心!)
详细问诊: 医生会问你有没有水肿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痛风、关节痛、皮疹、长期用药史(尤其是止痛药、某些抗生素、中草药等)、家族肾病史等。
血液检查: 肾功能(肌酐、尿素氮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)、血糖、血白蛋白、血脂、免疫指标(如怀疑自身免疫病)等。
影像学检查: 肾脏B超,看肾脏大小、结构有无异常。
必要时肾穿刺活检: 对于持续蛋白尿(尤其是定量较高或伴有血尿、肾功能下降、怀疑特定类型肾病)的患者,肾穿刺是明确病理类型、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最重要手段。别怕,在经验丰富的肾科医生操作下,它是**的。
第四步:对因治疗与管理
控制基础病:严格控制血糖(糖尿病)、血压(高血压***RAS抑制剂如普利/沙坦类,它们本身也有降蛋白护肾作用)、治疗狼疮等原发病是根本。
针对肾病本身:根据病理类型,可能使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、新型靶向药物等。
生活方式干预:优质低蛋白饮食(遵医嘱)、限盐、戒烟、控制体重、避免肾毒性药物。
记住:
泡沫尿/尿蛋白阳性是肾损伤的重要“警报灯”,比潜血阳性更指向肾实质损害。
生理性原因可能短暂存在,但持续阳性必须就医查明原因。
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尿毒症的最常见“幕后黑手”,控制好它们就是保护肾!
早期肾病往往“沉默”,定期尿检(尤其高危人群)是发现问题的关键!
别因无症状而忽视,也别因有“+”号而过度恐慌。相信医生,科学检查,规范治疗,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是可防可控的!
保护好你的“净水大师”,从关注尿液的变化开始。一泡异常的泡沫,可能就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,及时捕捉,为健康护航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上一篇:尿里看不到血,但化验单说“潜血阳性”,这是怎么回事?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