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脏病(CKD)一旦发生,往往不可逆转,治疗成本高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因此,预防远胜于治疗!积极管理可控风险因素,是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:
严格控制高血压:
为什么? 高血压是导致CKD的第二大原因(仅次于糖尿病),也是加速CKD进展的最强风险因素。高压血流持续冲击肾小球,造成损伤。
怎么做?
定期监测血压(家庭自测更可靠)。
确诊高血压后,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,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服药,目标是血压稳定达标(一般<140/90 mmHg,年轻或合并蛋白尿者目标可能更低)。
限盐、减重、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。
有效管理糖尿病:
为什么? 糖尿病是CKD的头号病因(糖尿病肾病)。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血管和肾小管。
怎么做?
确诊糖尿病后,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(药物/胰岛素)。
严格监测血糖(空腹、餐后、糖化血红蛋白HbA1c),努力使血糖达标(HbA1c目标值因人而异,通常<7%)。
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(ACR)和肾功能(eGFR),这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。
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
均衡饮食: 遵循低盐、低脂、适量优质蛋白、多吃蔬菜水果(肾功能正常者)的原则。避免暴饮暴食,控制总热量预防肥胖。
规律运动: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)。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、血糖、体重,改善心血管健康。
保持健康体重 (BMI 18.5-24): 肥胖(尤其腹型肥胖)是CKD的独立风险因素。减重能显著降低风险。
戒烟: 吸烟严重损害血管,减少肾脏血流,加速CKD进展。戒烟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限酒: 过量饮酒升高血压,对肾脏不利。建议男性每日酒精量<25克,女性<15克。
谨慎用药,避免肾损伤:
详见上一篇科普。核心是:不滥用药物(尤其止痛药、抗生素、不明成分药物/偏方),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肾脏情况。
积极治疗其他可能损害肾脏的疾病:
反复尿路感染: 及时彻底治疗,防止上行感染损害肾脏。
肾结石: 积极处理,预防梗阻和反复感染。
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): 需在风湿免疫科规范治疗,控制疾病活动,保护肾脏。
定期体检,早期发现:
高危人群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、有肾病家族史、年龄>60岁、长期用药者):每年务必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(血肌酐,计算eGFR)。
普通人群: 在常规体检中加入上述项目也非常必要。
早期肾病(CKD1-3a期)通常无症状,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! 早期干预效果***。
预防慢性肾脏病,关键在于管理好“三高”(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/肥胖)和坚持健康生活。这不仅是保护肾脏,更是维护全身心健康的根本之道。记住:定期体检是发现早期肾病的***途径! 关爱肾脏,从了解风险、积极预防开始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