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脏病(CKD)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,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的一种状态。它起病隐匿,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因此常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许多患者直到肾功能严重衰退甚至进入尿毒症期才察觉,错过了***干预时机。
肾脏的职责与疾病的危害
肾脏是人体的“净化工厂”,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过滤血液,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,同时调节血压、维持电解质平衡、促进造血。当肾脏功能长期受损,这些功能会逐步丧失,导致毒素在体内积聚,引发一系列全身性问题,最终发展为尿毒症,危及生命。
如何发现早期信号?
尽管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仍有一些“蛛丝马迹”值得警惕:
尿液异常:泡沫尿(提示蛋白尿)、尿色发红或呈洗肉水样(提示血尿)、夜尿次数增多。
水肿:晨起眼睑浮肿或傍晚双下肢、脚踝按压后出现凹陷。
难以控制的高血压。
不明原因的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。
皮肤瘙痒:毒素沉积刺激皮肤所致。
主要病因与高危人群
慢性肾脏病有三大主要病因:
糖尿病:长期高血糖损害肾脏微血管,糖尿病肾病已成为CKD的首位原因。
高血压:持续高压冲击肾脏细小动脉,导致肾硬化。
原发性肾小球疾病:如慢性肾炎、IgA肾病等。
此外,肥胖、高尿酸血症、肾结石、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、有肾脏病家族史等人群也是高危群体。
分期与管理:延缓进展是关键
根据肾小球滤过率(eGFR),慢性肾脏病分为1-5期。治疗目标并非“**”,而是延缓疾病进展,避免进入尿毒症期。管理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需要多管齐下:
控制原发病:严格管理血糖、血压,是保护肾脏最核心的措施。
饮食治疗:遵循“优质低蛋白、低盐、低脂、低磷、低钾”原则,减轻肾脏负担。
避免加重因素:慎用止痛药、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,预防感染。
定期监测:高危人群和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、尿 albumin/肌酐比值(UACR)、血肌酐(计算eGFR)。
预防胜于治疗
保护肾脏,始于生活细节:
保持低盐、清淡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。
每日充分饮水,不憋尿。
坚持适度运动,控制体重。
戒烟限酒。
避免滥用药物,尤其是成分不明的保健品和偏方。
慢性肾脏病虽然隐匿,但并非不可防控。提高健康意识,定期体检,早期发现并干预,是战胜这个“沉默杀手”的最有效手段。
温馨提示:本文旨在科普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如果您是高风险人群或出现相关症状,请及时前往肾内科就诊,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