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种原发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狼疮性肾炎、高血压性肾损害、糖尿病肾病等...
从事肾病内科工作20余年,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专业,专业擅长:各种原发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狼疮性肾炎、高血...
每次烧水壶底残留的那层白花花的水垢,总让人心里打鼓:喝下去会不会在身体里“砌”出石头?作为肾病医院的医生,今天就来解开这个常见的心结。
水垢的真面目,并不吓人。 那壶底的白霜,不过是水中天然的钙、镁离子,在加热时与碳酸氢盐“牵手”形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。水含这些矿物质多,硬度就高(超过200mg/L就易生水垢)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硬水”。
关键问题来了:硬水喝下肚,肾结石会找上门吗?
科学回答:健康人,不必担心!
硬水中的矿物质进入身体后,一部分会被胃酸温柔“拆解”,即使少量未被分解,也会被身体当作普通“过客”,随着尿液和肠道顺畅排出体外。目前并没有可靠证据表明,饮用符合**标准的硬水会增加健康人群患肾结石的风险。
比起担心水垢,你更该警惕的是它:喝水太少!
当饮水量不足,尿液变得浓稠,里面的矿物质(如钙、草酸盐)就容易抱团沉淀,这才是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“温床”。想象一下浓缩的糖水易结晶,道理类似。
守护肾脏,其实很简单:
放心喝: 无论硬水软水,保证水质**达标即可,无需对水垢过度忧虑。
关键在量: 每天喝足1500-2000毫升水(约7-8杯),保持尿液清亮淡黄,让代谢废物顺畅离开,这才是预防结石的王道。
饮食均衡: 减少高盐、高糖、高动物蛋白(尤其是高草酸食物如菠菜、浓茶)摄入,降低尿液中成石物质的浓度。
水垢只是水中矿物质的“足迹”,并非结石的种子。放下对硬水的无谓担忧,拿起水杯勤喝水,才是给肾脏最实在的呵护!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