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如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、糖尿病肾病、慢性肾...
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,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,其中肾内科临床30余年。多次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及多次参加全国糖尿病、肾病...
高血压,常被称作“沉默的杀手”。它悄无声息地损伤着我们的血管,而首当其冲的脆弱器官之一,就是我们的肾脏。当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,逐渐损害肾脏时,我们称之为高血压肾病。值得警惕的是,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,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受伤,其中水肿、夜尿增多、血脂异常就是需要特别留意的“警报灯”。
高血压如何悄悄伤害肾脏?
肾脏内部有数以百万计的微小血管团,称为肾小球,它们如同精密的筛网,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。长期高血压使得这些纤细的血管持续承受过高的压力,血管壁会逐渐增厚、硬化、狭窄。同时,高压也会直接损伤肾小球的滤过膜。日积月累,肾脏的过滤功能就会下降,本应保留在血液中的有益物质(如蛋白质)开始漏出,而本该排出的废物却在血液中堆积。
水肿:肾脏“漏水”的信号
与肾损伤的联系: 当肾脏受损,特别是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出现问题后,血液中重要的蛋白质(主要是白蛋白)会大量漏入尿中(即蛋白尿)。血液中的白蛋白就像“吸水海绵”,负责把组织间隙的水分拉回血管内。白蛋白少了,水分就滞留在组织间隙,无法有效回流,导致身体低垂部位(如脚踝、小腿)甚至眼睑、面部出现水肿,按压后可能出现凹陷。
提示意义: 新出现的、持续的水肿,尤其是晨起时眼睑浮肿或傍晚下肢浮肿,是肾脏功能受损(特别是大量蛋白尿)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。
夜尿增多:肾脏浓缩能力下降的体现
与肾损伤的联系: 健康的肾脏在夜间会自动调节,减少尿液生成,让我们能安睡整晚。高血压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,会损伤肾脏的肾小管和肾间质。这些结构负责浓缩尿液、重吸收水分。当它们受损,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,即使夜间产生的尿液也不会明显减少,导致需要多次起夜排尿。
提示意义: 如果夜间排尿次数显著增加(通常指夜间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1/3或夜尿≥2次且影响睡眠),并且排除睡前大量饮水等因素,这常常提示肾脏的浓缩功能可能受到了损害,是肾功能减退的一个早期或中期信号。
血脂异常(高血脂):代谢紊乱的帮凶
与肾损伤的联系: 高血压肾病与血脂异常(如高胆固醇、高甘油三酯)常常“狼狈为奸”。一方面,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伤会影响体内脂质代谢的正常调节;另一方面,肾脏损伤后,身体清除某些血脂成分的能力也会下降。同时,血脂升高本身也会加速血管硬化和肾脏损伤的进程,形成恶性循环。
提示意义: 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发现血脂升高,这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,也需要警惕它可能反映或加剧了潜在的肾脏损害。血脂异常是高血压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协同因素。
重要提示:症状并非***诊断
需要强调的是,出现水肿、夜尿增多或血脂高,不一定百分百意味着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高血压肾病。其他疾病(如心力衰竭、某些内分泌疾病、前列腺增生、原发性高脂血症等)也可能引起类似症状。然而,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出现这些信号***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强烈警示。它们是身体在提醒你:肾脏可能正在承受高血压带来的伤害,需要立即关注。
守护肾脏,关键在于“早”和“控”
严格控制血压: 这是保护肾脏最核心的措施。务必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,即使血压“感觉”正常了也不能随意停药。定期监测血压,努力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(通常<140/90 mmHg,具体目标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)。
定期检查肾功能: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,包括:
尿常规和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: 这是发现早期肾损伤(微量白蛋白尿)最敏感的指标。
血液检查: 血肌酐、尿素氮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等,评估肾脏过滤废物的能力。
管理血脂和血糖: 积极控制高血脂、高血糖(如有糖尿病),减轻对肾脏的额外负担。
健康生活方式:
低盐饮食: 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。
均衡饮食: 适量优质蛋白(如瘦肉、蛋、奶),多吃新鲜蔬果,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。
戒烟限酒。
规律运动。
保持健康体重。
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(如某些止痛药、抗生素等)。
水肿、夜尿增多、血脂异常,是高血压患者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信号,它们与肾脏损伤有着密切的关联。认识这些信号的意义,不恐慌但高度重视,及时就医检查,是早期发现高血压肾病的关键。通过严格的血压控制、定期的肾脏检查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,我们完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,保护好这个默默工作的“生命净化器”。记住,守护肾脏健康,从关注血压开始,从留意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开始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