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高血糖会悄然损伤肾脏,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尿毒症的首要元凶。早筛早治,是可防可控的关键。
糖尿病,大家并不陌生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糖尿病背后藏着一个极其危险的“杀手”——糖尿病肾病(简称“糖肾”)。它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,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(尿毒症)的首要原因。
一、高血糖,是如何一步步“腐蚀”肾脏的?
我们的肾脏如同一个精密的“筛子”,上面布满了无数的微小血管团(肾小球)。长期的高血糖状态,就像把这些“筛子”泡在糖水里,会造成双重伤害:
直接损伤滤网: 高血糖直接损害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,让“筛孔”变大、变性,导致原本不该漏出的蛋白质(主要是白蛋白)泄漏到尿液中。
堵塞过滤系统: 高血糖会引发肾小球硬化、纤维化,就像让柔软的滤网逐渐变硬、失去弹性,最终彻底“堵塞报废”。
这个过程是沉默且渐进的,肾脏功能在不知不觉中逐年下降,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,病情进展速度会明显加快。
二、抓住糖肾的“蛛丝马迹”
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隐匿,但并非无迹可寻。出现以下信号需高度警惕:
泡沫尿: 尿液表面出现一层细密、不易消散的小泡沫,像啤酒或卡布奇诺,提示尿蛋白可能超标。这是最值得关注的早期信号。
水肿: 由于大量蛋白质丢失,血浆渗透压下降,水分会跑到组织间隙,导致双脚、脚踝、眼睑等部位浮肿,按压后凹陷。
血压升高: 肾脏受损后会分泌升压物质,多数糖肾患者会伴有高血压,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速肾损伤,形成恶性循环。
乏力、面色苍白: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,导致肾性贫血。
核心提醒: 绝不能等到出现水肿或乏力才去检查!定期筛查是发现早期糖肾的***可靠途径。
三、阻击糖肾:记住这三道“防线”
应对糖尿病肾病,我们遵循“三道防线”策略,重在预防和早期干预。
***道防线:预防(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)
严格控制血糖: 这是根本。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应尽可能控制在7.0% 以下。
定期筛查: 2型糖尿病确诊时及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,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筛查,包括:
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(UACR): 检测微量白蛋白尿的“金标准”。
血肌酐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。
第二道防线:早期干预(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)
此阶段是逆转或延缓病情的黄金窗口期!
强化降糖与降压: 血压控制目标应<130/80 mmHg。
***“护肾”药物:
“普利”或“沙坦”类药物:是基石用药,即便血压不高,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,以降低尿蛋白、保护肾脏。
SGLT2抑制剂(列净类药物): 这是一类新型降糖药,被证实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强大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,已成为糖肾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。
第三道防线:延缓进展(已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)
综合管理: 在医生指导下,实行优质低蛋白饮食,严格限制盐的摄入。
避免伤肾因素: 谨慎使用止痛药(如布洛芬)、部分抗生素和不明成分的草药,避免感染、脱水等急性打击。
准备肾脏替代治疗: 如病情已进展至尿毒症期,需提前了解并准备透析或肾移植。
糖尿病肾病,是一个可防、可控、可延缓的并发症。它虽是糖尿病最危险的“追随者”,但命运的方向盘仍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。
打赢“糖肾”保卫战,关键在于:
1、定期检查,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。
2、规范治疗,用好降糖、降压、护肾三驾马车。
3、终身管理,做自己健康的***责任人。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作为健康信息科普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,请务必咨询您的内分泌科或肾内科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