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谈论肾脏疾病时,常听说的是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,但肾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——肾间质,同样会发炎受损,这就是间质性肾炎。它是一种以肾脏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,虽不如其他肾病闻名,却是不容忽视的肾功能减退原因。
什么是肾间质?
您可以这样理解肾脏的结构:肾小球像是一簇簇“过滤筛子”,而肾小管则是“精加工流水线”,负责重吸收和浓缩。肾间质就是填充和支持这些结构的“内部环境”和组织框架。一旦这里发生严重的炎症和损伤,整个肾脏的运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病因:药物是“头号嫌疑犯”
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多样,但药物过敏或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原因,约占70%以上。常见可疑药物包括:
抗生素:如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磺胺类、喹诺酮类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如布洛芬、萘普生、双氯芬酸等止痛退热药
质子泵抑制剂:如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等胃药
利尿剂及其他药物
此外,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干燥综合征、狼疮)、感染、重金属中毒或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因素也可能导致本病。
识别症状:急性与慢性表现迥异
1. 急性间质性肾炎(AIN)
常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发,起病急骤,典型“三联征”包括:
发热:多为中低度热
皮疹:皮肤出现过敏性药疹
关节痛:部分患者会出现
但***特征的是肾功能急剧恶化(血肌酐快速上升)。尿检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(提示过敏)和轻微蛋白尿。值得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患者都具备典型三联征,很多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快速下降。
2. 慢性间质性肾炎(CIN)
这是一个缓慢、隐匿的过程,通常由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(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、镇痛药滥用)或急性转变而来。早期症状非常不明显,后期可能出现:
夜尿增多: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的早期信号
乏力、贫血: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
高血压
电解质紊乱:如低钾血症
缓慢进展的慢性肾功能不全
诊断与治疗:关键在于“寻因”
诊断间质性肾炎,医生会详细询问用药史,结合临床表现、尿液检查、血液检查(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)和影像学。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,能明确炎症程度和纤维化情况,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。
治疗遵循以下原则:
立即停用可疑药物:这是治疗药物相关性AIN最关键、最有效的一步。
糖皮质激素治疗:对于停药后肾功能未自行恢复或病理显示炎症较重者,通常需要激素治疗以抑制免疫炎症。
支持治疗: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、控制血压、治疗并发症。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则需透析或肾移植。
预防:谨慎用药是核心
预防间质性肾炎,尤其要牢记:
严格避免滥用药物,特别是止痛药和抗生素。
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肝肾病史及过敏史。
不自行服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或草药。
长期服用胃药、降压药等慢性药物者,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肾功能。
间质性肾炎虽然起病隐匿,但只要提高警惕,及时识别并去除病因,多数急性患者肾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。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、尿量改变或肾功能指标异常,应及时就医排查,保护肾脏功能。
温馨提示:本文仅为医学科普,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。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如有任何疑问,请及时咨询肾内科医生。
上一篇:间质性肾炎:肾脏里的“无名英雄”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