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肾病,不仅是肾脏的危机,更是心血管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对于糖友而言,糖尿病肾病(DKD)是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。但许多人不知道,当肾脏开始告急时,心脏和大脑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。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,是一对“难兄难弟”,常常相伴相生,相互加剧。
为什么伤肾也会“连累”心脑?
健康的肾脏不仅负责排尿解毒,还参与调控血压、维持电解质平衡和分泌多种激素。当高血糖长期损伤肾脏滤网(肾小球)后,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共同摧毁心脑血管的健康:
血压失控:肾脏受损后,水钠潴留,会激活“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”(RAS),导致血压持续升高,加重心脏负荷和动脉硬化。
毒素蓄积:肾功能下降后,肌酐、尿素等毒素在体内堆积,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。
代谢紊乱:糖尿病肾病常伴随脂质代谢异常,形成“毒素-炎症-钙化”的恶性循环,让血管变得更硬、更脆。
贫血问题: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减少,导致肾性贫血,心脏为了补偿供氧,只能更拼命地工作,久之便会不堪重负。
可以说,糖尿病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“独立危险因素”。 一旦确诊糖尿病肾病,患者发生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脑卒中的风险会成倍增加。
警惕!这三类心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
1. 冠状动脉疾病(心绞痛、心肌梗死)——警惕“心血管事件”
常见表现:胸闷、胸痛(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)、心悸、气短。严重时可能出现持续性胸痛,放射至左肩背部,伴有大汗淋漓。
背后关联:糖尿病和肾病共同加剧了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,导致血管狭窄、堵塞,心肌缺血缺氧。
危险性: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。心肌梗死发病急、死亡率高。
医生建议:严格控糖、降压、调脂(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。定期进行心电图、心脏超声检查。一旦出现胸痛症状,立即就医。
2. 心力衰竭——警惕“心力憔悴”
常见表现:呼吸困难(最初仅在活动后,严重时静坐也喘)、乏力、双脚或腿部水肿、夜间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入睡。
背后关联:高血压和贫血增加了心脏的“压力负荷”和“容量负荷”,长期下去,心肌变得肥厚僵硬,最终泵血功能衰退,引发心衰。
危险性: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住院率高,五年死亡率与许多癌症相当。
医生建议: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,每日监测体重。遵医嘱使用保护心肾的药物,如SGLT2抑制剂、RAAS抑制剂等,这些药物被证实对心肾有双重保护作用。
3. 心律失常与心源性猝死——警惕“心跳失控”
常见表现:心慌、心悸、感觉心跳过快、过慢或不规则,一过性头晕、黑矇,甚至短暂晕厥。
背后关联:电解质紊乱(尤其是高钾血症,是肾衰竭和某些药物的常见副作用)会严重干扰心脏电信号,可能引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。
危险性:高钾血症等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,可直接导致心源性猝死。
医生建议:定期监测血钾、血钙等电解质水平。遵医嘱调整影响电解质的药物(如某些降压药),限制高钾食物摄入。
护肾即护心:糖友该如何打破“心肾连环劫”?
1. 早期筛查,双线监控
肾功线: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(UACR)和血肌酐,计算 eGFR(估算肾小球滤过率)。
心脑线:定期监测血压、心电图,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心脏超声、颈动脉超声等检查。
2. 严格管控“黄金三角”
血糖:遵医嘱用药,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。
血压:目标通常要求在130/80 mmHg以下。
血脂:重点关注并管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。
3. 优选“心肾共护”药物
主动与医生沟通,了解如SGLT2抑制剂、GLP-1受体激动剂、RAAS抑制剂等具有心肾保护证据的降糖和降压药物。
4.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
合理饮食:低盐、优质低蛋白(肾功能不全时)、控制钾磷摄入。
适度运动:量力而行,循序渐进。
戒烟限酒:烟草对心脑血管和肾脏有直接损伤。
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,保护肾脏就是在守护心脏。切勿只盯着血糖或尿蛋白一项,必须具备“心肾一体”的全局观念。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干预,才能有效打破“伤肾又伤心”的恶性循环,赢得更长、更有质量的未来。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