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时候,患者明明体内的尿酸已经有所控制了,但身体关节还是很容易出现疼痛,甚至痛风症状出现得越来越频繁。尿酸值降低了,痛风为什么还是会发作呢?下面就来谈谈其原因,主要有三点。
***点尿酸没有降到理想值虽然患者体内尿酸降低了,但有时候还没有降到理想值。这也就意味着,患者体内还是有大量尿酸,并沉淀在关节处,破坏关节。
所以,患者常会出现关节疼痛,这其实就是尿酸值降低得不够理想。
第二点尿酸降得太快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时,尿酸降得太快,同样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不适,导致痛风频发。一般我们所说的尿酸值是指血尿酸水平。如果尿酸降得太快,很有可能是血尿酸降低了,但关节中的尿酸还是很高,关节内仍有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存在。所以,虽然血尿酸降低了,但还存在其他诱因,痛风就会发作,关节还是会痛。
第三点尿酸盐结晶导致有人打比方,用药后尿酸降得很快,就好像冬天里堆的雪人,太阳出来之后温度升高,雪人就开始融化,融化后的雪渣会一块一块地掉下来,这个雪人可以比喻为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,雪渣可以比喻为被溶解掉的尿酸盐颗粒,这些从一大块尿酸盐结晶上掉下来的尿酸盐颗粒,就会又沉淀到别的关节上,产生新的疼痛点。虽然这个比喻不一定十分科学,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以上就是为什么尿酸值降低了,痛风仍然会频繁发作的答案,这并不难理解。同时这也说明,控制体内尿酸、让尿酸平稳下降是关键。按照医嘱,规律服药,时间长了,尿酸盐结晶或颗粒就会慢慢消失,这也是药物作用的一个过程。只要慢慢地平稳降低体内尿酸,在血尿酸降低的同时也让关节内尿酸降低,这样对康复才是最有帮助的,痛风才会渐渐远离。
声明:本材料来自人卫健康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