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众多肾脏疾病中,有一种类型非常“出名”,因为它最常见,却又很隐匿;它可能温和多年,也可能极具攻击性。它就是——IgA肾病。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名字,究竟是一种什么病?它为什么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?今天,我们就来彻底讲清楚。
一、揭开面纱:什么是IgA肾病?
简单来说,IgA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。
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定义:
IgA:中文名叫“免疫球蛋白A”,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一名“巡逻兵”,正常情况下负责抵抗外来病原体,尤其在呼吸道、肠道黏膜中最多。
肾病:指的是肾脏受到了损伤。
问题的根源在于: 由于某种原因(目前尚未完全明确),身体产生了异常的IgA分子(主要是Gd-IgA1),它们容易相互聚集,形成“免疫复合物”。这些本应被清除的“垃圾”却沉积在了肾脏的“过滤器”——肾小球上。
身体的免疫系统察觉到这些沉积物后,会错误地发动攻击,从而引发无菌性炎症,长期以往,就会慢慢破坏肾小球的过滤功能,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。
简而言之,IgA肾病就是一场发生在肾脏里的“自己人打自己人”的误伤事件。
二、发病信号:身体可能给出哪些提示?
IgA肾病的表现多样,轻重不一,这也是它容易被忽视的原因。
最典型的信号:发作性肉眼血尿
常在感冒、扁桃体炎、肠胃炎等感染后1-3天内出现。
尿液颜色像“洗肉水”、“可乐”或“浓茶”。
通常几天内会自行缓解,但会反复发作。这是***特征性的警报。
最常见的表现:无症状的镜下血尿和/或蛋白尿
尿液颜色正常,但尿常规检查发现潜血(+)和/或尿蛋白(+)。
这是最隐匿的情况,很多人是在入职、入学体检时偶然发现的。
其他可能的表现:
高血压: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因素。
水肿:出现眼睑、双腿浮肿。
肾功能异常:严重时血肌酐升高。
重要提示: 很多患者早期毫无症状,因此定期尿检是揪出这个“沉默杀手”最有效的手段。
三、诊断金标准:如何确诊IgA肾病?
如果尿检异常,怀疑是IgA肾病,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来评估。但最终确诊的“金标准”只有一种:
肾穿刺活检。
医生会取一小粒肾脏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,如果看到肾小球系膜区有IgA免疫复合物沉积,即可确诊。
许多患者害怕肾穿刺,但请理解,它是制定后续***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依据,能明确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,判断预后。
四、它是“大病”吗?预后因“人”而异
是的,IgA肾病是需要严肃对待的慢性进展性疾病。
它虽然是导致终末期肾病(尿毒症)的主要原因之一,但绝非所有患者都会走向肾衰竭。它的预后(疾病未来发展的结果)个体差异极大,可以理解为一场“龟兔赛跑”:
“龟”型(缓慢进展型): 大部分患者属于此类。病情进展非常缓慢,可能数十年肾功能都保持稳定,通过规范管理,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。
“兔”型(快速进展型): 少数患者病情凶险,肾功能在短期内快速下降。这类患者通常有一些高危因素:
持续高血压。
长期尿蛋白定量高(>1克/天)。
肾功能检查发现血肌酐持续升高。
肾穿刺显示病理损伤重(如肾小球硬化、间质纤维化等)。
治疗的核心目标,就是通过各种手段,让“兔子”慢下来,变成“乌龟”。
五、治疗与管理: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的长跑
IgA肾病的治疗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强调个体化综合管理。
1. 基础治疗(所有患者的基石)
生活方式干预: 低盐饮食、合理蛋白质摄入、戒烟限酒、避免劳累和感染。
严格控制血压: ***“普利”或“沙坦”类药物,它们同时有降尿蛋白和保护肾脏的双重作用。
控制尿蛋白: 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尽可能降到1.0克/天以下,理想目标是0.5克/天以下。
2. 特异性治疗(针对高危患者)
糖皮质激素: 对于经过3-6个月优化支持治疗后,尿蛋白仍>1克/天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加用激素,以强力抑制免疫炎症。
新型药物: 近年来,针对IgA肾病的靶向药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例如,2023年在我国获批的布地奈德肠溶胶囊,是一种靶向作用于肠道黏膜免疫的药物,从源头减少异常IgA的产生,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新选择。
3. 扁桃体切除: 对于扁桃体感染与血尿发作密切相关的患者,可考虑此手术,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。
IgA肾病,是一个从青年时期就可能潜伏的“隐匿杀手”。它是大事,因为它有导致尿毒症的风险;但它也并非不治之症,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科学的长期管理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,与疾病和平共处。
请记住这三点:
定期尿检是发现的“侦察兵”。
规范管理是控制的“生命线”。
医患同心是战胜疾病的“最强武器”。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为疾病科普,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。如果您有任何健康疑虑,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肾内科咨询就诊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