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来临,气温降低、昼夜温差显著,秋燥明显。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,津液既耗,就会出现燥象。便秘是秋燥的主要表现之一。
慢性肾脏病患者防便秘
慢性肾脏病(CKD)患者容易出现便秘的常见原因:肾功能减退引起尿毒症毒素积聚导致肠道内菌群的变化,导致肠道蠕动变慢;体内的水钠代谢失衡,加重便秘;饮食习惯变化比如优质低蛋白、低盐、低脂饮食等,影响肠胃系统的代谢;药物因素等。
同时,便秘通过改变肠道菌群,引起慢性炎症状态,与CKD的发生与进展密切相关。有研究表面便秘及其严重程度,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,与CKD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生风险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呈正相关。
从中医角度,CKD患者以脾肾亏虚为本,湿浊瘀毒蕴结为标。实邪蕴结于肠络,久病脾肾亏虚,肠燥津枯,推动无力,大肠传导糟粕失司,则可出现便秘。秋天由于“秋燥”会加重便秘。
腹透患者尤其需要关注便秘问题
我国的腹透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在17.9%~28.9%。当腹透患者发生便秘时,除了上述危害以外,还可导致腹透管移位、功能不良、引流障碍、肠源性腹膜炎,甚至腹透失败和死亡。“排得顺畅,才能做得通透!”
便秘的管理秘籍
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、病因及有无合并症。接受健康指导,增加膳食纤维和液体的摄入,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,排便体位建议蹲位。药物使用:可适当使用轻泻药、栓剂或盐水灌肠。其他治疗:生物反馈疗法、骶神经刺激、耳穴疗法。
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显优势
脾气亏虚,推动无力,大便无力排出;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肠道津液亏虚,出现大便干结症状。秋冬时节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,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、栗子、秋梨、百合、蜂蜜、淮山药、奶白菜等。药物有参芪地黄汤,可以补气润肠,健脾升阳。
肾主五液而司二便,若肾阴不足,则肠道失润,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,大便不通,可导致便秘。可适当多吃芝麻、银耳、苹果、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。
气机郁滞,肝郁气滞;或久坐少动,气机不利,可导致腑气郁滞,通降失常,或欲便不出,或出而不畅,或大便干结。药物有六磨汤,可顺气导滞。
肠胃积热素体阳盛,或肺热肺燥,下移大肠,或过食醇酒厚味,或过食辛辣,可致肠胃积热,耗伤津液,肠道干涩失润,粪质干燥,难于排出。可通过麻子仁丸从而泻热导滞、润肠通便。
综上所述,CKD尤其腹透患者,秋季应通过合理饮食、适当运动、定期排便,必要时联合中医中药,改善便秘,防止肾功能恶化,减少腹透并发症。
——来源: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
声明: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,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**具体治疗方案,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,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。